妨害名譽罪怎麼辦?被告誹謗該如何辯護?法律專家解析!

名譽是個人在社會上建立的信譽與形象,而妨害名譽罪則涉及散布不實言論、誹謗或其他損害他人名譽的行為,可能導致法律責任。

但並非所有負面言論都構成犯罪,若遭指控,仍可透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。本文將解析妨害名譽罪的構成要件,並說明如何進行有效辯護。


📌 什麼是妨害名譽罪?

根據《刑法》第310條,散布不實言論,足以毀損他人名譽者,可能構成誹謗罪,最重可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三十萬元以下罰金。

常見情境:

✔ 社群媒體上的惡意攻擊或不實指控

✔ 在職場散布謠言,影響他人專業形象

✔ 媒體或論壇發表不實報導,導致個人或企業聲譽受損

✔ 遊戲或直播平台公開辱罵、污衊他人

然而,表達意見與散布不實言論仍有區別,並非所有負面評論都構成犯罪。若遭指控,仍有可能透過法律辯護自保。


遭指控妨害名譽罪?可能的抗辯方式

若你被指控妨害名譽罪,可從以下幾個面向提出辯護:

1️⃣ 你的言論是否屬於「事實陳述」還是「意見表達」?

📌 法律重點:妨害名譽罪通常適用於不實陳述,若你的言論僅是個人評論或價值判斷,則可能不構成犯罪。

📌 可能的抗辯:

✅ 若僅表達個人觀點,未宣稱為客觀事實,則不構成誹謗。

✅ 若內容屬實或有合理依據,則可主張不符合犯罪要件。

📍 舉例:評論某家餐廳「服務態度很差」,屬於個人感受,不構成妨害名譽罪;但若指控「該餐廳使用過期食材」,則須有確實證據支持。

2️⃣ 言論是否屬於「公開散布」?

📌 法律重點:妨害名譽罪通常適用於公開傳播的內容,若僅限於私人對話或小範圍交流,則可能不符合犯罪要件。

📌 可能的抗辯:

✅ 若言論僅限於私人聊天,未擴散至公眾,則不構成誹謗罪。

✅ 若對話未被他人轉發,則難以認定為公開散布。

📍 舉例:兩人在私下聊天中抱怨主管無能,該言論未公開,則不構成誹謗罪;但若在社群媒體發文,則可能構成犯罪。

3️⃣ 你的言論是否符合「真實性」?

📌 法律重點:若言論屬實,則可主張符合公共利益,不構成妨害名譽罪。

📌 可能的抗辯:

✅ 若言論基於事實,並非惡意捏造,則可能不構成犯罪。

✅ 若有證據支持,如新聞報導、官方文件,則可作為無罪抗辯。

📍 舉例:若指控某公司涉及詐欺,並提供法院判決證明,則該言論屬於事實,不構成妨害名譽罪。

4️⃣ 言論是否涉及「公共利益」?

📌 法律重點:若言論涉及公共利益,則可能受《刑法》第311條保護,不構成誹謗罪。

📌 可能的抗辯:

✅ 若評論公眾人物、企業行為,且基於合理事實,則可能受法律保護。

✅ 若言論目的非惡意中傷,而是合理批評,則可能不符合犯罪構成要件。

📍 舉例:揭發某政治人物貪污,若有確實證據,則可能構成「合理評論」,不構成妨害名譽罪。

5️⃣ 言論是否對當事人造成實質損害?

📌 法律重點:若言論未對當事人造成明顯的名譽損害,則可能無法成立妨害名譽罪。

📌 可能的抗辯:

✅ 若言論僅屬於一般負面評價,並未導致當事人經濟損失或社會地位下降,則可能不成立。

✅ 若對方仍能正常從事工作、社交,則損害程度可能不足以構成犯罪。

📍 舉例:某人因一篇負評仍能正常經營公司,則可主張「未對名譽造成實質影響」。


📌 被指控妨害名譽罪,該如何應對?

若你面臨妨害名譽罪指控,請立即採取以下步驟:

✅ 保持冷靜,避免進一步發表可能影響案件的言論。

✅ 確認言論內容是否屬實,並蒐集證據佐證。

✅ 確保發言未公開散布,並確認是否影響他人名譽。

✅ 尋求專業律師協助,分析案件細節,制定最佳辯護策略。

📌 結論:

妨害名譽罪的成立,需符合「不實言論」、「公開散布」與「名譽損害」等要件,但許多案件仍有辯護空間,如言論屬實、屬於公共利益、未公開散布等,均可作為無罪或減輕罪責的依據。

⚖ 如果您面臨妨害名譽罪的指控,請立即聯繫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。我們擁有豐富的刑事案件辯護經驗,能協助您制定最佳應對策略,確保您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。

24h免費法律諮詢

🏛 台北所: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64號6樓02-2388-8962
🏛 桃園所:桃園市桃園區新埔六街95號17樓(03)3150-034

LINE 免費諮詢:@lawuicc001
IG:chien.sheng_
FB: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

詐欺案件處理

  • 詐欺不起訴諮詢
  • 詐欺罪辯護服務
  • 詐欺緩刑申請
  • 詐欺案和解建議

毒品案件辯護

車手案件諮詢

  • 車手刑責說明
  • 車手不起訴處理
  • 車手加重詐欺
  • 人頭帳戶不起訴

家事訴訟服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