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路詐騙案件解析──律師分享網路賣場詐騙不起訴案例

網路詐騙案例分享──當網路賣場遇上假客服陷阱

網路交易的便利,常讓人忽略背後的風險。許多網路商家在經營賣場時,因誤信「假客服」的指示,不慎提供帳戶或網銀資訊,結果帳戶遭詐騙集團利用。更嚴重的是,帳戶持有人往往被誤認為詐騙共犯。

近期,我們律師團隊成功協助一位網路賣場遭詐騙的當事人,透過完整證據與法律辯護,爭取到不起訴處分,以下案例值得所有網店賣家警惕。


網路詐騙案件背景──假客服如何誆騙帳戶?

案件起因

  • 被告:女性,約 50 歲
  • 案由:宜蘭地檢署 114 年度偵字第 XXX 號
  • 經過:當事人於網路賣場販售商品,一位自稱客服的人要求她點擊連結並提供帳戶與密碼,謊稱是「交易認證」程序。
  • 結果:詐騙集團利用她的帳戶詐取買家款項。

被告主張

  • 沒有故意:並未主動將帳戶交付他人使用。
  • 自身也是被害人:因操作指示,帳戶遭詐騙,自己亦損失大筆金錢。
  • 證據完整:提供 LINE 通訊紀錄、銀行明細、報案紀錄,證明毫不知情。

網路詐騙帳戶案件的律師辯護策略

釐清證據不足

檢方僅能證明資金流入帳戶,但無法證明被告知情或同意。

揭露詐騙手法

LINE 與社群紀錄顯示,她只是依「假客服」指示操作,缺乏犯罪故意。

援引法律條文

  • 刑法第 30 條:幫助犯須具備明確幫助行為與故意。
  • 洗錢防制法第 14 條:必須「明知」為犯罪所得,才會成立。

➡ 最終,檢方依《刑訴法 §252 第10款》認定「犯罪嫌疑不足」,裁定 不起訴處分。


網路詐騙案件比較表──有罪與無罪的差異

判斷要素 有罪情境 無罪情境
帳戶交付方式 主動提供帳戶供詐騙集團使用 因假客服指示誤操作,並未交出控制權
是否具備故意 明知帳戶將用於詐騙,仍交付 完全不知情,甚至自身也是受害者
證據狀態 缺乏合理解釋,紀錄顯示共謀 有完整通訊紀錄、交易憑證可佐證
法律效果 可能成立幫助詐欺或洗錢罪 認定犯罪嫌疑不足,不起訴

律師專業提醒:很多案件的關鍵在於「是否具備故意」。如果您能證明自己毫不知情,並且保留完整紀錄,就能有效爭取無罪或不起訴。


網路詐騙風險提醒──律師給網路賣家的三點建議

  1. 帳戶安全優先:切勿隨意點擊連結或交付帳戶密碼。
  2. 證據保存完整:發現異常,立即截圖、保存交易與通訊紀錄。
  3. 立即尋求律師協助:專業辯護能釐清法律責任,避免被誤認為共犯。

常見問題(Q&A)

Q1:網路詐騙帳戶案件,一定會被判刑嗎?
A1:不一定。若能證明缺乏犯罪故意或控制權移轉,有機會不起訴。

Q2:如果自己也是受害者,還會有責任嗎?
A2:通常不會。只要能舉證自己受騙且無故意,法院會傾向認定無罪。

Q3:檢察官常用哪些依據起訴?
A3:多半以帳戶資金流動為依據,但這不足以證明持有人知情或共謀。

Q4:遇到假客服詐騙,第一步該怎麼做?
A4:立即報警、通知銀行凍結帳戶,並保留所有通訊紀錄。

Q5:律師在這類案件中能提供什麼幫助?
A5:律師能釐清法律責任、分析證據、提出有力辯護,爭取不起訴或無罪。


免費法律諮詢

別讓網路詐騙毀掉您的清白!
如果您因網路詐騙帳戶誤用而被檢警調查,請立即尋求律師協助。

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累積多起 網路詐騙不起訴案例,我們了解檢方的調查思維,也熟悉法院的審查標準。

👉 立即聯繫線上免費諮詢平台,由專業刑事律師協助您捍衛清白,避免背上不該有的罪名!

24h免費法律諮詢

🏛 台北所: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64號6樓02-2388-8962
🏛 桃園所:桃園市桃園區新埔六街95號17樓(03)3150-034

LINE 免費諮詢:@lawuicc001
IG:chien.sheng_
FB: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

詐欺案件處理

  • 詐欺不起訴諮詢
  • 詐欺罪辯護服務
  • 詐欺緩刑申請
  • 詐欺案和解建議

毒品案件辯護

車手案件諮詢

  • 車手刑責說明
  • 車手不起訴處理
  • 車手加重詐欺
  • 人頭帳戶不起訴

家事訴訟服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