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曾經遇過有人反覆傳訊息、尾隨你上下班,甚至出現在你家門口?這類行為不僅影響日常生活,也可能構成刑事案件中的犯罪行為,受《跟蹤騷擾防制法》規範。本文將從刑事案件角度,說明跟騷法規範與應對方式。
為什麼需要跟蹤騷擾防制法?刑事案件案例解析
近年來,跟蹤騷擾刑事案件層出不窮:
- 分手後仍不斷出現,徘徊在前任家門口;
- 對老師或偶像寄送禮物、露骨信件;
- 被害人因無法及時獲得保護而遭遇傷害。
這些刑事案件提醒社會,必須重視「跟蹤騷擾防制法」,保障潛在受害者的安全。
跟蹤騷擾行為的 8 大類型:刑事案件認定標準
依《跟蹤騷擾防制法》第3條,以下行為可能構成刑事案件:
- 監視、觀察、跟蹤或掌握行蹤
- 尾隨或守候住所、學校、工作地點
- 恐嚇、辱罵、歧視等言語或動作
- 利用電話、簡訊、網路反覆干擾
- 不斷要求見面、約會、聯絡
- 寄送或展示文字、影像、物品
- 散播有害名譽的訊息或物品
- 濫用他人個資,替對方訂購貨品或服務
💡 刑事案件判定重點:行為必須反覆、違反意願且與性或性別相關。
遇到跟蹤騷擾怎麼辦?刑事案件處理流程
如果懷疑自己成為刑事案件的被害人,可採取以下步驟:
- 報警處理:警方調查後,可核發「告誡書」。
- 聲請保護令:若對方在告誡後仍再犯,可向法院提出申請。
- 保存證據:保留簡訊、通話紀錄、監視器影像,作為刑事案件檢察官聲押依據。
- 提高警覺:避免單獨出行,並告知親友狀況。
⚖️ 建議在刑事案件發生初期,即尋求專業刑事案件律師協助,以確保權益。
跟蹤騷擾刑責解析:刑事案件法條說明
依《跟蹤騷擾防制法》第18條:
- 一般情況:一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十萬元以下罰金。
- 攜帶凶器: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五十萬元以下罰金。
- 告訴乃論罪:必須由被害人提出告訴,才能進入刑事案件程序。
💡 若案件涉及刑事責任,律師能協助提出告訴或聲請羈押,保障受害人安全。
刑事案件常見疑問 Q&A
Q1:是不是所有困擾都算跟蹤騷擾刑事案件?
不是。狗仔跟拍、勞資糾紛堵人,雖造成困擾,但不一定符合刑事案件認定標準。
Q2:曾接受對方好意,還能提告嗎?
可以,但法院會考慮雙方互動歷史,若長期未拒絕,可能影響刑事案件認定。
Q3:最常見的刑事案件跟蹤騷擾手法?
統計顯示:通訊騷擾(打電話、傳訊息)最普遍,其次是尾隨與守候。
律師提醒:刑事案件中的跟蹤騷擾應對策略
跟蹤騷擾不只是小困擾,它可能是刑事案件中的暴力前兆。
✅ 一旦遇到類似情況,務必報警並保存證據。
✅ 尋求專業刑事案件律師協助,可申請保護令、提出告訴,必要時爭取羈押行為人,保障安全。
✅ 律師也能提供刑事案件訴訟流程諮詢,避免自保行為不當而觸法。
✅ 24h免費法律諮詢
🏛 台北所: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64號6樓|02-2388-8962
🏛 桃園所:桃園市桃園區新埔六街95號17樓|(03)3150-034
LINE 免費諮詢:@lawuicc001
IG:chien.sheng_
FB: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
💳 提供多種支付方式:現金、信用卡、銀行轉帳
詐欺案件處理 |
毒品案件辯護 |
車手案件諮詢 |
家事訴訟服務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