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台灣設立公司時,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就是「資本登記」。這不僅是公司法上的要求,更是保障交易安全的重要基礎。若資本登記不實,除了可能觸犯刑法,還會面臨民事賠償責任。以下將從法律角度逐一說明。
一、為什麼資本登記這麼重要?
公司設立時,股東必須以金錢或技術投入,換取股份。法律要求公司向主管機關申請設立登記,並由會計師查驗資本是否確實存在。
例如:如果公司登記實收資本額為2,000萬元,但實際上只有100萬元,這不僅會誤導交易對象,也會讓債權人無法正確評估風險。
公司制度最大的特色在於 「獨立法人格」與「股東有限責任」。股東原則上僅需在出資範圍內負責,個人財產與公司債務分離。然而,若有人利用這項制度虛構資本,法律將嚴加規範,避免濫用。
二、資本登記不實的刑事責任
- 公司法第9條第1項
依《公司法》第9條第1項規定,若資本登記不實,公司負責人可處 5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,或科(併科)50萬元以上、250萬元以下罰金。常見情形有三種:
- 未繳納股款罪:股東未實際繳納,卻謊稱已收足資本。
- 發還股款罪:股東雖繳納資本,但公司事後將款項退還。
- 收回股款罪:股東已繳納,但隨後自行收回資金。
- 其他相關罪名
除了公司法,資本登記不實還可能涉及:
- 《刑法》第214條: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。
- 《商業會計法》第71條第5款:致使財務報表不實罪。
法院在處理時,通常會依刑法第55條「想像競合」規定,選擇最重的罪責來處罰。
- 誰是公司負責人?
不要以為只有董事長才要負責。依《公司法》第8條,董事、經理人,甚至實際控制公司財務的人,都可能被認定為「公司負責人」,一樣要負刑事責任。此外,若其他人知情並協助,也可能依《刑法》第31條成為共犯。
- 事後補正能免責嗎?
即使事後向主管機關補正登記,仍不影響刑事責任。法律補正制度的目的在於保障債權人,而不是讓公司負責人脫罪。
三、資本登記不實的民事責任
公司原則上應自行承擔民事責任,但《公司法》第9條第2項規定:
若資本不實導致第三人損害,公司負責人與未繳或收回股款的股東,必須連帶賠償。
需要注意的是,是否要負賠償責任,仍須判斷「資本不實」與「第三人損害」之間是否具有相當因果關係。
四、律師提醒
- 投資公司時,務必 由股東個人帳戶直接匯款至公司帳戶,以確保繳款證明。
- 與公司往來的金錢交易,最好透過契約明確約定,以免被誤解為「發還」或「收回股款」。
- 公司負責人、股東在登記與增資過程中,若處理不當,隨時可能觸法。建議事前諮詢專業律師,避免因疏忽而背上刑事責任或賠償風險。
五、資本登記涉爭議?專業律師助解危機
公司資本登記不實,不僅影響公司信用與交易安全,更可能引發 刑事追訴 與 民事賠償。
若您是公司負責人或股東,務必謹慎處理資本登記事宜;若已遇到司法問題,及早委任專業律師介入,才能降低法律風險並妥善維護權益。
✅ 24h免費法律諮詢
🏛 台北所: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64號6樓|02-2388-8962
🏛 桃園所:桃園市桃園區新埔六街95號17樓|(03)3150-034
LINE 免費諮詢:@lawuicc001
IG:chien.sheng_
FB: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
💳 提供多種支付方式:現金、信用卡、銀行轉帳
詐欺案件處理 |
毒品案件辯護 |
車手案件諮詢 |
家事訴訟服務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