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公務機關或特定職場中接觸到機密資料,是許多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。但您知道嗎?一時的轉傳、截圖、轉述,只要內容屬於「應保密的資訊」,就可能構成洩密罪,甚至面臨刑事起訴。
本篇文章由【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】整理,帶您一次了解:
- 洩密罪的法律定義與適用對象
- 公務員與非公務員都可能觸法的情況
- 《刑法》第132條完整條文解析
- 實務中常見洩密行為與刑責
- 洩密如何防範?三大重點提醒
一、洩密罪是什麼?
「洩密」在法律上的意思,是指將依法應保密的資訊,非法洩漏或交付予不應知悉之人。這些資訊可能屬於國家、公務、營業、或個人領域,觸法風險極高。
常見的適用法條包括:
- 《刑法》第132條:公務員洩密罪
- 《刑法》第315-317條:個人、業務與工商秘密
- 《營業秘密法》第2條:企業商業機密
- 《國家安全法》第18條:核心技術或國防敏感資訊洩漏
二、《刑法》第132條:公務員與非公務員都要注意的洩密條款(完整法條說明)
在眾多洩密相關法條中,最常見的便是《刑法》第132條,主要針對「非國防機密」的洩漏與交付情況進行處罰。
📜 條文如下:
刑法第132條:洩漏或交付國防以外之秘密罪
第1項 公務員洩漏或交付關於中華民國國防以外應秘密之文書、圖畫、消息或物品者,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。
第2項 因過失犯前項之罪者,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九千元以下罰金。
第3項 非公務員因職務或業務知悉或持有第一項之文書、圖畫、消息或物品,而洩漏或交付之者,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九千元以下罰金。
✅ 條文重點解析:
- 第1項:針對故意洩密的公務員
- 第2項:針對過失洩密的公務員
- 第3項:針對非公務員的故意洩密行為,例如:律師、廠商、媒體、協力人員
三、哪些行為可能構成洩密罪?
不論是故意或過失,以下行為都可能違法:
📌 洩漏(讓不應知悉者知情)
- 將未公開的資訊透過LINE、Email、電話、口頭說明、群組公告等方式透露他人
- 口頭爆料、會議中提及未公告內容
📌 交付(將資訊交給不該接觸的人)
- 傳送文件、照相、掃描、USB、雲端檔案分享
- 請第三人代為傳送未公開資訊
⚠️ 特別注意:
即使您是非公務員,只要是因業務或職務而知悉資訊(例如陪偵律師、系統維護人員、廠商審查單位),仍可能構成刑責。
四、實務常見洩密案例解析
🔍 案例一:警員查戶籍給親友
某員警為協助朋友查詢對象個資(如戶籍、通緝紀錄),違法利用職權查詢後LINE傳送 → 違反第132條第1項,屬故意洩密罪。
🔍 案例二:公務人員一時疏忽
某行政人員將內部人事資料錯誤傳至全處群組或丟在公用印表機 → 屬過失洩密,可能違反第132條第2項。
🔍 案例三:律師洩漏偵查內容
律師陪同被告應訊後,將偵查過程內容轉告媒體或非相關人員 → 屬非公務員洩密行為,可依第132條第3項追訴。
五、洩密的法律責任與影響
- ⚖️ 可能面臨刑事責任(有期徒刑、拘役、罰金)
- 🧾 若造成損害,還可能面對民事賠償
- 👨💼 公務員將面臨懲戒、解職、記過等處分
- 📉 影響職涯聲譽與未來再就業機會
六、防範洩密的三大原則
1️⃣ 建立「該知道才知道」原則
不因熟人、人情或好奇心傳遞非自己職務應知的資料。
2️⃣ 強化資訊保密管理
公私分明,不用私人通訊軟體處理機密、建立通報與稽核制度。
3️⃣ 提升保密意識與教育訓練
落實「不該說、不該問、不該傳」的原則,從日常細節防堵風險。
七、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的提醒與協助
洩密並非只有特工片才會發生,現實生活中,一句話、一次截圖、一次不小心的轉發,就可能違法。
如果您:
- 被檢方指控洩密
- 涉及洩露公司或機關內部資訊
- 不確定自己行為是否違法
歡迎立即聯繫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,由經驗豐富的律師團隊提供法律分析與應對策略,為您的權益把關。
📍 全台案件皆可處理,提供快速法律諮詢與到場協助服務
🏛 台北所: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64號6樓|02-2388-8962
🏛 桃園所:桃園市桃園區新埔六街95號17樓|(03)3150-034
LINE 免費諮詢:@lawuicc001
IG:chien.sheng_
FB: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
💳 提供多種支付方式:現金、信用卡、銀行轉帳
詐欺案件處理
|
毒品案件辯護
|
車手案件諮詢
|
家事訴訟服務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