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虛擬貨幣幣流分析】誰能出具合法報告?最高法院最新見解解析

隨著虛擬貨幣與區塊鏈技術普及,刑事案件中涉及的虛擬貨幣幣流分析越來越多。許多案件中,警方或檢方會提出「分析報告」,但這份報告是否符合法律要求,能否作為鑑定證據,往往攸關被告的權益。

最高法院於114年度台上字第2062號判決,明確指出:若虛擬幣鑑定未符合法定程序,報告無證據能力。本文將帶您深入理解這份判決的重要意涵與實務建議。


一、虛擬貨幣幣流分析:最高法院判決重點

最高法院指出,原審法院將「虛擬幣流分析說明」誤認為合法鑑定報告,並據此作為定罪依據,明顯違反程序。

判決指出:

  • 法官未依《刑事訴訟法》第198條第1項第2款,委任合法鑑定機關;
  • 未依同法第198條之2第2項,給予辯方對鑑定機關陳述意見的機會;
  • 科技犯罪偵查隊提出的「虛擬幣流分析說明」未依第206條第1項規定完整記載鑑定過程與結果。

換言之,若檢警自行製作分析報告,卻未依法委任鑑定、未提供辯方陳述機會,該報告無法作為合法鑑定證據,不能用來定罪。


二、判決的重大意涵

這份判決對科技犯罪及虛擬幣案件有深遠影響:

  1. 鑑定程序必須合法:刑事訴訟中,任何鑑定報告都必須符合法定程序,否則無法作為定罪依據。
  2. 保障被告訴訟權益:即使是數據分析或區塊鏈追蹤,也要遵守程序,確保辯護人能充分表達意見。
  3. 影響案件審理結果:違法取得或程序不符的分析報告,可能導致案件撤銷或發回更審。

對涉及虛擬幣、電子支付或洗錢防制法案件而言,這項見解提醒檢警與法院:技術分析不能取代合法鑑定。


三、律師觀點與實務操作建議

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多年處理虛擬幣與數位資產案件,提醒辯護人:

  • 偵查與審理階段,應仔細檢視鑑定程序是否合法;
  • 必要時可提出證據排除聲請,確保被告權益;
  • 對跨境金流與區塊鏈追蹤案件,須確認所謂「鑑定報告」是否只是警方內部分析。

這些步驟能有效降低因程序瑕疵而被不當定罪的風險。


四、虛擬貨幣幣流分析的專業律師建議

若您或親友因虛擬貨幣、電子支付或洗錢防制法相關案件被調查,務必及早尋求專業律師協助。

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具備豐富科技犯罪與虛擬幣案件經驗,能:

  • 於案件初期檢視證據合法性
  • 確保鑑定程序符合法規
  • 協助您爭取最大法律保障,避免不當入罪

在虛擬貨幣犯罪快速增長的時代,專業律師的介入,正是保障您權益的第一道防線。

24h免費法律諮詢

🏛 台北所: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64號6樓02-2388-8962
🏛 桃園所:桃園市桃園區新埔六街95號17樓(03)3150-034

LINE 免費諮詢:@lawuicc001
IG:chien.sheng_
FB: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

💳 提供多種支付方式:現金、信用卡、銀行轉帳

詐欺案件處理

毒品案件辯護

車手案件諮詢

家事訴訟服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