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保後會逃跑?認識電子腳鐐與科技設備監控制度,司法不再失控!

近年不少重大案件中,交保後潛逃的被告讓社會譁然。民眾質疑:為什麼法院放人,卻沒有監控機制?其實,我國已有「科技設備監控制度」,能以電子腳鐐等設備降低潛逃風險,是羈押以外的有效替代手段。

本篇文章將用簡單方式,帶您快速了解這項制度,包含適用對象、執行設備、違規後果等內容。


🔍 Q1:什麼是「科技設備監控」?

科技設備監控,就是利用科技裝置來監控被告的行蹤,確保其在交保期間遵守法院或檢察官的限制條件。

常見用途包括:

  • 禁止進入特定地區(如機場、港口、海邊)
  • 限制離開城市或住家
  • 要求定期「電子報到」

只要設備異常或違反命令,系統就會發出警示通知司法機關處理。


🔍 Q2:實施科技設備監控的目的為何?

科技監控是為了取代羈押措施,在不剝奪被告人身自由的情況下,仍能保障刑事訴訟的順利進行。

具體目的:

  • 預防被告潛逃或滅證
  • 減少法院誤判風險
  • 降低看守所羈押壓力

重要的是:並沒有限制只能用在特定罪名,只要法院或檢察官認為有需要,就能使用這項監控工具。


🔍 Q3:監控裝備有哪些?怎麼運作?

目前常見的四種監控設備如下:

  1. 電子腳鐐 / 電子手鐐
  • 配戴於腳踝或手腕
  • 不能自行拆除
  • 會定時發出定位訊號
  1. 個案手機
  • 用來「電子報到」取代傳統親簽
  • 減少跑派出所的不便
  • 提高司法效率與準確性
  1. 居家讀取器
  • 安裝在被告住處
  • 可偵測是否擅自外出
  • 設定每日特定時間留在家中

🔍 Q4:如果違反監控命令,會有什麼後果?

被告如果不充電、破壞裝備、故意進入限制區域等,都會被系統判定為潛逃傾向。

違規可能引發以下後果:

  • 立即被拘提
  • 檢察官向法院聲請羈押
  • 法官直接裁定收押

👉 小提醒:與其冒著被羈押的風險,不如配合監控命令,正常生活、正常上班,反而是對自己最有利的做法。


🔍 Q5:配戴電子腳鐐會不會傷害健康?

不會。所有監控設備皆經「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」認證,與一般行動電話同等標準。

安全設計說明:

  • 通過IP68防水防塵規格,可正常洗澡
  • 但不可泡溫泉或接觸海水
  • 無電磁危害,不會漏電

🛡 結語:科技設備監控,是保障程序正義的重要工具

面對交保後潛逃的風險,科技監控制度讓司法不再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」。對被告而言,這比被關進看守所輕鬆得多,只要配合規定,就能保有人身自由與正常生活。

若您或您的親人面臨交保、法院限制、電子監控等問題,請儘快尋求律師協助,及早掌握處理節奏。

📍 專辦刑事案件.科技監控處遇經驗豐富

🕑 全台電話諮詢服務,快速協助處理科技監控命令、交保限制與羈押爭取。

24h免費法律諮詢

🏛 台北所: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64號6樓02-2388-8962
🏛 桃園所:桃園市桃園區新埔六街95號17樓(03)3150-034

LINE 免費諮詢:@lawuicc001
IG:chien.sheng_
FB: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

💳 提供多種支付方式:現金、信用卡、銀行轉帳

詐欺案件處理

  • 詐欺不起訴諮詢
  • 詐欺罪辯護服務
  • 詐欺緩刑申請
  • 詐欺案和解建議

毒品案件辯護

車手案件諮詢

  • 車手刑責說明
  • 車手不起訴處理
  • 車手加重詐欺
  • 人頭帳戶不起訴

家事訴訟服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