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這個人人都是「鍵盤律師」的時代,發言太過直白、沒經過查證,就可能一不小心踩到誹謗罪的紅線!
但誹謗罪到底怎麼認定?如果被誹謗該怎麼辦?告訴期多久?賠償金額又是多少?今天就帶你一次搞懂!
什麼是誹謗罪?隨便發言也會違法?
根據刑法第310條,誹謗罪是指「散布不實訊息,損害他人名譽」,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新台幣五百元以下罰金。
如果誹謗內容雖然屬實,但仍影響當事人的社會評價,則可能構成加重誹謗罪,不過如果內容攸關公共利益,並且屬實,則不會構成犯罪。
📌 關鍵點:誹謗罪的核心在於「散布不實資訊」,只要是公開發言,就有可能構成犯罪!
📌 常見誤區:很多人會把誹謗罪和公然侮辱罪搞混,但兩者完全不同!
- 誹謗罪 → 散布不實資訊,影響社會評價(例如在社群平台上發文誹謗他人)
- 公然侮辱罪 → 單純罵人,但沒有散布不實資訊(例如在公開場合辱罵某人「人渣」、「垃圾」)
所以,如果只是當面罵人,可能是公然侮辱罪,但如果把這些話發到網路上,讓很多人看到,就可能構成誹謗罪!
你以為沒事?告訴期一到,就無法提告!
很多人遇到被誹謗的情況,會猶豫到底要不要提告,結果等到決定行動時,卻發現時間已經過了!
📌 誹謗罪的「告訴期」是6個月,從你「知道自己被誹謗的那一天開始算起」,如果超過時間沒有提告,法院就不會受理!
很多人會用「誹謗罪追訴期」這個詞來查詢資訊,但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說法!因為:
- 追訴期:指的是「非告訴乃論」的犯罪,國家可在一定時間內主動起訴。例如謀殺案,即使受害者家屬不提告,檢察官還是可以起訴加害人。
- 告訴期:指的是「告訴乃論」的犯罪,例如誹謗罪,必須由當事人親自提告,否則檢察官無法主動偵辦。
💡 簡單來說,誹謗罪屬於「告訴乃論」,一定要當事人自己在6個月內提告,過期就沒辦法了!
這些行為,小心被告誹謗罪!
📌 1. 在社群媒體上發不實指控
如果你在Facebook、IG或PTT上發文:「某某某偷錢!大家不要再相信他了!」但你無法證明這是真的,就可能構成誹謗罪!
📌 2. 匿名爆料,但大家都知道在說誰
即使沒有指名道姓,但只要言論讓人可以輕易辨識對象,就仍可能觸法!
📌 3. 轉發來路不明的訊息,仍然違法!
例如你看到一則未經證實的爆料,隨手轉發到社群媒體,讓更多人看到,即便不是你原創內容,還是可能要負法律責任!
📌 4. 造謠影響別人工作,商譽損失更大!
例如在Google評論上惡意留言:「這家餐廳的食物有蟑螂,不要去!」如果沒有確切證據,就可能被告誹謗罪,甚至影響店家的營業收入!
誹謗罪的賠償金額有多少?加重誹謗罪會更高嗎?
誹謗罪的罰則主要是刑事處分,可能會被判有期徒刑、拘役或罰金,但如果想要獲得賠償,就要另行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!
💡 賠償金額並沒有固定數字,法官會根據以下因素判決:
- 案件影響程度(造成社會動盪、媒體大幅報導,可能會提高賠償金額)
- 被害人身份(公眾人物、藝人或企業主,因名譽受損影響較大,賠償金可能較高)
- 加害人的行為嚴重性(惡意造謠、轉發次數多,可能影響法院的判決)
📌 過去案例顯示,誹謗罪的賠償金額從數千元、數萬元,到數百萬元都有可能!所以千萬不要以為隨便發言不用負責!
被誹謗了怎麼辦?4步驟教你維權!
📌 1. 立即蒐證!不要等對方刪文!
截圖所有相關對話、留言、貼文,記得包含時間、平台、發文者資訊,確保證據完整!如果是網路誹謗,建議錄影存證,以免對方刪除內容!
📌 2. 盡快報警或尋求律師協助!
誹謗罪的告訴期只有6個月,一定要盡快行動!如果不確定如何處理,建議諮詢專業律師,避免錯失良機!
📌 3. 考慮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,爭取賠償!
如果名譽受損導致財務損失,或精神痛苦,除了刑事訴訟外,還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,向對方請求賠償!
📌 4. 提醒對方,和解也是一種選擇!
如果對方願意撤回不實言論,公開道歉,或進行和解,可能可以避免進一步的訴訟風險!
結語:網路發言要謹慎,誹謗罪不是開玩笑!
在網路世界,每一句話都可能影響深遠!發言之前,請三思而後行,避免讓自己陷入法律糾紛!
如果你遇到誹謗糾紛,無論是想提告還是被告需要辯護,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都有豐富經驗,幫助你爭取最佳法律結果!
📌 立即諮詢律師,保護你的名譽與權益!
⚖ 面對誹謗,請勇敢維護權利,讓法律幫你討回公道!
🏛 台北所: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64號6樓|02-2388-8962
🏛 桃園所:桃園市桃園區新埔六街95號17樓|(03)3150-034
LINE 免費諮詢:@lawuicc001
IG:chien.sheng_
FB:謙聖國際法律事務所
💳 提供多種支付方式:現金、信用卡、銀行轉帳
詐欺案件處理
|
毒品案件辯護
|
車手案件諮詢
|
家事訴訟服務
|